《步步惊心》中,若曦对于名分的态度复杂。她既表现出对权力的淡漠,似乎不追求皇后之位;但在剧情发展中也流露出对更高地位的渴望。无法简单地断定她是完全不要名分还是一心想当皇后。
古早小知识吧!
电视剧《步步惊心》上映的时候,当时的审查机构对所有的古装剧下达了一个要求:所有涉及历史的必须符合史实,不得乱改编。
这也是《甄嬛传》一个架空言情小说,被迫嫁接雍正一朝的原因。顺便说一句,最开始《甄嬛传》是颇受历史爱好者批评的。除去原著抄袭洗稿的原罪外,还有就是把雍正塑造的和历史上的完全割裂。可以说如果不是陈建斌老师和各位演员老师的演技压着,精良的服化道支撑,细节的精益求精,这部剧就不会在后续一遍遍重播中被观众喜欢和记住。
这时候《步步惊心》作为穿越剧的短处就被暴露了。
那就是九子夺嫡故事里,并没有一个叫若曦的角色出现。历史中雍正的皇后和妃子里也并没有一个叫若曦。
《甄嬛传》里,选择给嬛嬛改名,规避了和历史不合的问题。
《步步惊心》里,选择让若曦心累,对宫廷政治斗争厌倦。
若曦因为感动敏敏格格的痴情,帮她在宴席中一舞,惊艳十三阿哥一生。顺便说一句,这里的敏敏格格真是我的意难平。
若曦因此博得蒙古王爷的欢心,被他认为义女。并送了一块玉佩给若曦。
这一认,就把若曦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再不能挣脱开来。
尤其是太子为了和蒙古族联姻,主动和康熙提亲,要娶若曦为妃。
康熙其实很欣赏若曦,属意她嫁给十三阿哥。
然后都被若曦拒绝了。
所谓君威不可犯。若曦接连拒绝太子、皇帝,挑战皇家权威,必须要受到惩罚。
别说是蒙古族王爷干女儿,就算是蒙古族王爷亲女儿直接顶撞皇帝,冒犯天威也得受罚。
所以若曦被罚去浣衣局。
老四就是在若曦拒婚,雨天跪求的时候,过来给她遮雨。
当时老四和老八的夺嫡之战已经到了很紧要的关头,旁人可能不知,若曦是知道老四有夺嫡心思的。
也就是说老四是冒着失去康熙欢心,夺嫡失败的风险过来送温暖。
在当时若曦甚至都还没有答应老四的感情前提下。
这是老四和若曦后来感情升温的基础。
而若曦因为蒙古王爷干女儿的身份,注定不能嫁给出皇子以外的人。娶了若曦等于和整个蒙古族都有联系,获得蒙古族的支持。
而皇子们无一不是早早娶亲,妻妾成群。
这个设定消解了,若曦和几个皇子交往的背德感。
若曦其实也没得选。
若曦的设定类似于《甄嬛传》里的采蘋,身不由己。
若曦和老四的感情多少有点退而求其次。
那就是,自由已经不可得,那么在余生为自己求片瓦遮身。
成年人嘛,都做不到为了爱情奋不顾身。
在老四心中,皇权更重要。
在若曦心中,生存更重要。
因为皇权更重要,所以老四不会因为玉檀是若曦的好友就对其心慈手软。
为什么若曦没有要求当皇后当妃子呢?
就现实中审查来说,历史中雍正的皇后和妃子里没有一个叫若曦。所以剧中不能让若曦做妃子做皇后。
就书中剧情来看。
老四虽然成功上位,却要应对老八留下的动荡政局。因此不能轻易废后废妃遣散佳丽。
如果若曦做皇后,就必须要管理老四的后宫佳丽三千,她心情上受不了。如果做妃子,每天苦守后宫,等待老四翻牌子。她也受不了。
何况做皇后就一定很好吗?若曦是亲眼见过那些女子如何在寂寂宫中,枯守终老的。
所以选择做宫女,在老四眼皮底下被护着,可以暂时不受宫里繁琐规矩礼节。也可以满足二人日日相守的愿望。
当然后来若曦有孕,老四又动了让她做妃子的念头。可惜若曦因为老八的事情和老四争执,流产了。
于是二人之间产生隔阂。
老四认为若曦对老八余情未了。
若曦认为老四对兄弟太过绝情。
理念不同,所以二人再度分开。
这是一个现代女子因缘际会被裹挟进权力斗争中,见证一个又一个人因权力而疯狂,她一让再让一忍再忍,最终忍无可忍郁郁而终的故事。
展现古代封建王朝如何吃人,权力如何异化常人。这是古早历史剧的一贯主题。比如陈红主演的电视剧《大明宫词》,讲得就是太平公主如何在权力的漩涡里失去一个又一个亲人。
《大明宫词》于2000年上映,《步步惊心》成书在2005年,后者显然受前者不少影响。